第7章:1.猫咪史前史第4节

阅读背景色

    这样的行为很像宠物猫与饲主的重聚情景,而且它们与宠物猫的相似点也并非仅仅如此。戈洛和柯玛妮对史密瑟斯的狗狗们也很亲热,它们会在狗狗们的腿上亲昵蹭擦,还会在火炉前与它们相互依靠。每天它们都以典型宠物猫那样热情洋溢的展示行为来表达它们对史密瑟斯的喜爱之情。

    这些猫做事情绝不会半途而废;例如,当主人从外面回来时它们就会变得超级亲热。当这一场景发生时,我们还是放下我们手中的事情比较好,因为它们会走过你正在抄写的纸张,在你的脸上或手上蹭来蹭去;或者它们会跳上你的肩膀,介入你与正在阅读的书籍之间,在书上打滚,伸伸懒腰,有时当它们的热情有所降温时,通常是在要求你对它们一心一意。

    或许这只是一只典型的被人亲手养大的“卡非猫”的行为特征,但根据戈洛和柯玛妮的外表特征和狩猎能力来看,它们很可能属于野猫,然而它们身上还包含一些它们从与宠物猫杂交的祖先那里遗传而来的DNA信息。最近由24只假定野猫的DNA序列所提供的证据揭示了南非和纳米比亚野猫与家猫之间发生的杂交程度,其中8只显示出它们有部分血统来自家猫。在对美国、英国和南非共和国动物园的一项调查中,我发现在12只南非野猫中有10只会对它们的饲养者展示出亲热的行为,其中有两只会有规律地蹭舔饲主2。这样的行为特点显示后者显然是杂交混血的,而那些完全无法这么做的个体很可能就是纯种野猫了。而其他8只一般热情的个体则无法确定是以上的哪一类。

    野猫与家猫的杂交现象并不仅限于非洲地区。在一项研究中,从蒙古地区捕捉到的7只野猫中有5只携带了家猫的DNA信息;只有2只是“纯种”的印度沙漠猫。根据我在动物园所做的调查,我发现关在笼中的十几只这一亚种的个体中,只有3只曾自发靠近它们的饲养员,其中仅有一只会去蹭饲养员的腿。根据DNA检测结果显示,似乎所有的这些猫都极可能是杂交后代,虽然它们全都看起来跟典型的印度沙漠猫一样。在对野猫DNA的一项类似研究中,在法国取样的“野猫”中有差不多1/3的个体具有家猫的血统l13。随着DNA技术的出现,当本地野猫在遗传学上与家猫存在不同时,就很容易检测出是否存在杂交现象,因为它们在南非、中亚和西欧地区的个体都较为类似。要在家猫和野猫的基因几乎相同的地方来定义何为野生种,何为杂交种是很有问题的,这样的地方其实就在阿拉伯野猫的家乡新月沃土附近。

    阿拉伯野猫并非是唯一与家猫相似的种类,它可能还是第一批斑猫(Felis silvestris)的最近现生代表,所有其他亚种都是在几十万年前就演化出现了,只是一小部分个体是从其中东起源点向东、南、西方向迁移的结果。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非洲野猫也可能是阿拉伯野猫,但它们的DNA信息还没有被进行检测来证实这一观点。与所有的野猫一样,阿拉伯/北非野猫具有一身“蜻鱼状”的波纹状毛皮,颜色介于灰色到褐色之间,栖息于森林中的个体具有深色的毛皮,而栖息于沙漠边缘的个体具有灰色的毛皮。它一般比典型的家猫更大更瘦,它的尾巴和腿都特别长;实际上,其前肢特别长以至于当它坐下时,看起来显得尤其笔直,正如古埃及雕塑中的猫神巴斯特(Bast)一样。虽然它们一般是夜行性的所以平时很难看到,但并非特别稀少。虽然大家普遍认为阿拉伯野猫的幼猫只要被人类从小抚养的话,就会变得对人很亲近,但大部分的目击者都来自中非和南非地区,因此那些可能是卡非猫而不是阿拉伯野猫。探险家格奥尔格·施维因富特是在现在的南苏丹国得到了他的温顺野猫的,这里差不多就是阿拉伯野猫和卡非猫的混合生活区,也是非洲能产生温顺野猫的最北端。

    无论是在中东地区还是在非洲东北部,我们对真正的阿拉伯野猫都知之甚少。在20世纪90年代时,环保主义者大卫·麦克唐纳(David Macdonald)在沙特阿拉伯中部的苏玛麦(Thumamah)保护区给6只野猫戴上了无线电颈圈。除了一只外,其他所有的野猫都与人类活动保持着一定距离;然而这第6只却“时常溜达到‘苏玛麦镇’的鸽笼附近,并且常被发现与家猫一起睡在一栋房屋的院子里。一次它还被发现正与一只家猫进行交配”。除了可以显示出野猫与家猫之间发生杂交是多么容易外,这些观察结果还是无法解答在数千年前这个地区的野猫是否可能轻松地被驯化。

    想要追溯家猫准确的地理起源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如果说考古学证据是不确定的,那么最新的DNA证据也是如此。家猫的遗传足迹已经传遍了整个世界,由于它可以很稳定地进行杂交繁殖,所以外表看起来是“野猫”的个体几乎已经到处都是。可以这么说,如今我们已经调查研究了所有地方的野猫,从北部的苏格兰到东部的蒙古地区,再到非洲的最南端。许多这些貌似“野猫”的个体却具有家猫的DNA特征,因此它们主要或完全是从家猫野化后繁衍而来的。其他的则是混血品种,有一部分是野猫的DNA,也有一部分是家猫的。在法国获得的36只野猫样本中,23只拥有“纯种”野猫的DNA,8只无法与家猫区别开来,5只明显是这两类的混血品种。这里所使用的技术足够灵敏,可以检测出其对每一猫种的祖先类型所做出的主要贡献:比如一只猫,虽然它的高祖父母中包括1只家养的和15只野生的,但仍然可能会呈现出“纯种”野猫的特点。

阿拉伯野猫——利比亚猫属

    记住所有这些后,就基本上不会有完全“纯种”的野猫被遗忘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了。至少野猫与家猫之间的千年联系,在中东地区可能是4至10倍长的时间,这意味着在几乎每一个独立生存的猫类祖先里至少会出现一个混血品种。一方面,其中一些是被带到野外的家养宠物,碰巧拥有那种“鲔鱼状”的皮毛,那么如果它们在偏远地区被车辆撞击或被捕捉后,它们就会被当作野猫看待,这时只有它们的DNA样本会泄露它们的真实身份。另一方面,在家养类型突然出现在它们“无瑕疵”的家谱上之前,一些野猫的祖先可能会回到几百代之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