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3.退一步,进两步 第5节(加利福尼亚洪堡特县猫咪起源的重建 )

阅读背景色

    家猫是通过多种途径到达美国西海岸的,从南边和北边通过海上而来,从东边通过陆路而来。从16世纪到18世纪,位于加利福尼亚红木海岸北边的洪堡特县不断被游客和移民造访,其中包括俄罗斯、英国和西班牙开拓太平洋的船舶,以及来自东部密苏里到北部俄勒冈的农民。可能是从商船上逃脱出来的野猫在第一批农民抵达之前,最早在19世纪20年代的洪堡特县被记录下来,因此如今的猫咪应该就是它们其中之一或者是它们二者共同的后代。

    20世纪70年代,生物学家班尼特·布鲁门贝格(Bennett Blumenberg)记录了当地250只猫的毛色和图案,以及每一种基因不同版本的比例。例如,56%的猫咪是黑色的或黑白相间的,从这里他能够估计黑色(“非刺豚鼠”)版本的基因在种群中占据75%的比例,虽然携带了一个黑色版本基因和一个波纹版本,但是最后还是表现出波纹的外表。他还记录了橙色和玳瑁色猫咪的数量,斑纹和条纹的,灰毛的,长毛和短毛的,全白的以及有白脚和白围嘴的猫:这些变异的每一个都由一个不同且被充分利用的基因所控制。然后他把这些特点与来自北美其他地方的进行了对比[14]。

    来自旧金山、卡尔加里(Calgary)和波士顿的猫咪最为相似,这意味着如今洪堡特县猫咪的祖先应该主要是由农民和勘探者经陆路带来的,或者是由波士顿起航的皮毛贸易商船带来的。然而,他还发现了西班牙籍猫咪的痕迹,这应该是新西班牙人的遗赠以及在它占据如今加利福尼亚大部分的地区之后留下的。一些在其他方面还未能解释相似性的猫可以通过海参崴(Vladivostok)猫来加以查明,那里是俄美贸易公司的一个船籍港。他们的船也会从如今的中国港口起航,所以也可能携带了中国籍的猫咪,但布鲁门贝格却没有在加利福尼亚猫身上发现中国猫咪的基因痕迹。

    另一个称为多趾畸形的罕见变异使猫咪的每只脚上多出一只脚趾。早在波士顿建立之初,每一只新来的猫咪都会生出一只多趾的小猫,而这只小猫就成了那里更多多趾猫的祖先,像在1848年,那里的多趾现象十分普遍;如今,它们大约占据了种群数量的15%。多趾猫在雅茅斯(Yarmouth)、新斯科舍(Nova Scotia)(这是由来自波士顿的移民建立的海港城市)也很常见,而附近纽约保皇派在内战末期定居的迪格比(Digby),多趾现象就像其他地方一样少见。

    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定居南美的家猫中,拥有斑纹状毛色的相对较少,因此科学家不得不转向从外表的其他变化来追溯它们的历史。与此同时,似乎一旦有一个猫咪群落建立起来,即便经过数百年,它的遗传特征也不会发生太大改变。当早期的(人类)殖民者将他们的猫带在身边时,猫咪种群便建立起来了,这貌似是合理的。例如,在19世纪来自巴塞罗那的加泰隆人(Catalans)沿着亚马孙河建立的若干个城镇中,至少两个城镇,莱蒂西亚-塔巴廷加 (Leticia-Tabatinga)和玛瑙斯(Manaus)的猫一个多世纪后仍然保持着与巴塞罗那猫咪相似的特征[16]。

    比起其他地区,橙色和玳瑁色的猫咪就在作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南美地区以及西班牙本地较为普遍。但也有一些例外,在埃及,这些颜色要更加普遍,这也可能是这一变异的一个起源(见早先的知识框“为何姜黄色的猫总是雄性的”)﹔还有苏格兰北部和西部之外的岛屿以及爱尔兰。研究人员将这些例外归结为可能是维京人对橙色猫咪较为偏爱的缘故,因为他们在公元9世纪时定居于那些地方。但维京人是否从东地中海地区首先获得他们的橙色猫咪,或者橙色性状是否自发且独立地在挪威某地出现,然后经由维京人的船只沿着挪威海沿岸运输的,目前尚不清楚。

    如今,猫咪拥有许多颜色和类型的毛皮,即便是不考虑由人们严格掌控的纯种猫,许多这些变化无疑也是人们有意选择的结果。猫咪的基础色,包括黑色、纹状(条纹或斑纹)、姜黄色,在全世界各地都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种群,尽管在比例方面会稍有不同。这些猫咪的毛色已经脱离野性,因此似乎不能对它们的拥有者产生任何的主要优势或者劣势。然而,许多外表上的变化似乎是因为人们的喜爱而得以维持。拥有白脚以及身体上拥有不同数量白色的猫咪(掌控这一特点的基因在其影响力方面是相当不确定的)比起它们更为普通的同类,伪装性较差,也使得这些猫在捕猎时处于不利位置。然而,许多人会喜欢带有白色斑块的猫咪,尤其是黑白相间的“燕尾服”猫。一些人也喜欢那些携带毛色淡化基因的猫咪,比如黑猫变成了迷人的灰色(常常被认为是“蓝色”),以及其他比平常浅一点的颜色。

    一些人喜欢长毛的猫。虽然看起来似乎不言而喻,但这些猫与所有其他猫一样都不能通过它们的皮毛排汗,所以这应该是在温暖气候环境中的一个天然劣势,但最近在拉丁美洲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的偏好比气候对它们的影响要更大[1。虽然拥有厚实的皮毛,但诸如缅因猫(Maine Coon)和挪威森林猫毫无疑问是适应于在寒冷气候下进行户外活动的。在温和的气候中,长毛主要的缺点并非使猫咪过热,而是其皮毛会很容易变得毫无光泽,如果疏于照料的话,还会导致皮肤感染。长毛猫很少见于野生种群中,这说明它们并不适合过没有人类照料的生活。

    条纹状毛色显然更适合野猫,或许是因为它为猫咪捕猎提供了有效的掩饰作用。想必,影响外表的突变一直在不时地发生,但恰好携带了它们的野猫过得比它们“正常”的同类要更惨,因此这一突变很快就消亡了。对一只家猫来说,掩饰作用可能并不那么关键,这就使得其他毛色能够在种群中传播开来。

    当然,类似的颜色和毛皮类型的多样性也成了其他类型家养动物的一个特征,包括狗、马和牛。在猫咪的例子中,外表反映了两个独有的特征,两者都影响了一只猫咪可能拥有的后代数量,并因而决定了它的皮毛颜色和类型可能在下一代中出现的频率。第一个就是这些因素是否妨碍了猫咪的捕猎能力;这点在如今或许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但在过去显然是很重要的。第二个就是这只猫咪对它的主人来说是多么吸引人。由于人们的品位会因人而异,也会因文化而不同,所以这第二个因素就产生了许多差异。

    这里所缺失的似乎是每一只猫咪自己的偏好。虽然从未直接研究过,但我们并没有证据表明猫咪中存在“种族偏见”。具波纹的雌猫似乎并不会藐视黑猫而青睐其他具波纹的猫;具有白色围嘴和白爪子似乎不会在这只猫寻找伴侣时成为优点或是缺点,除非可能是间接地,如果这只猫的显著度会让它抓住更少的猎物,并因而使他看起来比其伪装性更好的对手更不健康的情况。无论猫咪所使用的择偶标准如何,毛色似乎都只能是位于末位的。

    即便如今,比起其他家养动物如家犬来说,大多数的家猫显然更多地掌控了它们自己的生活。如果我们暂且把纯种问题放在一边(这些猫仍然只是少数),大多数的猫都可以自由选择伴侣(除非它们进行了绝育手术,这是一个相对较近才发生的现象)。仅凭这个原因,猫咪就无法被认为是完全驯化的[18l。完全驯化意味着人们已经完全掌控了某种动物的衣食住行,其中最关键的是人们可以决定哪些个体可以繁殖,而哪些是不能的。

    我们当然为家猫提供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食物,但也是在这点上,猫咪是反常的。科学将它们定义为专门性食肉动物,这类动物想要生存繁衍下去就必须以肉为主要食物(见下面的知识框“猫是真正的食肉动物”)。一只雌猫想要成功繁殖后代,那么它就必须摄取高蛋白的肉类,尤其是在隆冬时节,当它已经准备好进入繁殖季并随后怀孕时。这样一只动物的驯化需要我们做出一些解释;直到最近,肉和鱼只构成了人们饮食中的一小部分,而且通常只能季节性地获得。大部分家养动物都可以依靠我们无法摄取的食物来生存繁衍,开放的营养来源在其他方面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获得的:比如,牛可以吃我们无法消化的草,然后生产出我们可以吸收的奶和肉(狗虽然被归为食肉动物,但都是杂食性的;它们可能更喜欢吃肉,但如果必要的话,以谷物为主的食物也能为它们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与人们共存的大部分时间里,猫咪最为在意的还是其捕猎技能。因为老鼠就包含了猫咪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一只成功的猎手自然而然就会拥有一个平衡的食谱;挨饿通常只可能发生在那些技巧欠佳或者比较倒霉的猫身上,不过因为特定的营养缺乏而造成的疾病则不太可能发生。然而,即便从历史角度看,很少有家猫能够仅仅依赖捕猎生存,至少大部分是依赖饲主为它们提供的一些食物生存的,饲主们也会为猫咪供应一些残羹冷炙。只要它们的饮食是来自鲜肉,通常是它们自己所杀死的猎物,所以吃点剩菜并不会搞得它们营养失衡;尽管如此,完全放弃捕猎还是会有很大风险的。